墜落之夢,飛翔之夢,以前到過這裡之夢,夢見乞丐
墜落之夢
墜落之夢可能是最常被夢見的典型夢,通常發生在剛進入夢鄉是,做夢者夢見自己從高處摔下,或從平地墜入一個坑洞中,而驚醒過來,做夢者經常自覺身體有瞬間的抖動。
為什麼會做這種墜落之夢呢?
“刺激派”認為,在剛進入夢鄉時,由於身體肌肉的放鬆,沒有放穩的手腳突然滑落,或者入睡時血壓的突然下降,這些生理變化的刺激都可能被編入夢中,而成為“墜落之夢”。
種族回憶論者認為“墜落之夢”可回溯到人類古老祖先的一種恐懼經驗。人類祖先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居住在樹上,失足墜落(特別是在睡夢中)乃是當時最主要的危險之一,它通常意味著死亡,因此必須隨時提高警惕。“墜落之夢”很可能就是這種集體潛意識裡“原始”恐懼的重現。
重視兒童經驗的人認為,這是我們個兒潛意識裡,孩提時代學走路經常摔倒的恐懼經驗之重現。
弗洛伊德派的學者認為,從高處“墜落”是象徵道德上的“墮落”。但這種“墮落”並不一定專指“性”方面,它同時也可能像征地位、名望、事業等的下降,這也是一般人共同的恐懼。
Georong認為,對於已經踏入社會的人來說,以弗洛伊德的解釋最為貼切。一個上進的年輕人,如果在某一段時間浪費了光陰,一般就會做“墜落之夢”。夢告訴他,怎麼能這樣呢,我不應該墮落,我應該有更好的生活。所以這樣的夢出現的時候,你就要很好的審視一下你的學習、生活、工作了。
飛翔之夢
人是不會飛的,但在夢中,我卻會夢見自己漂浮於空中,毫不費力地飛翔。有時候,它是在北追趕時的逃脫方法,凌空而飛,使我們的驚慌一下子變成驚喜。種族回憶論者認為這是對我們祖先漂浮於海上的一種迴響,我們體內連接耳與嘴的歐氏管乃是鰓的原形,這表示我們是從海中的生物進化而來的,在海中載浮載沉,沒有重量感,就好像飛翔的感覺一樣。個人經驗論著認為人還在母親子宮內時,沉浸於羊水之中載浮載沉,也如同飛翔的感覺一般,因此,飛翔之夢是子宮內經驗的再現。
弗洛伊德學派的學者認為,飛翔象徵性交時“輕飄飄”的感覺的狂喜,“快樂得飛上天”代表做夢者的性渴望。費登(P:Federn)指出,這種飛翔之夢有很多都是勃起給人的印象—就好像飛翔一樣,是“反重力作用”的。非性論的心理學則認為,飛翔代表我們企圖打破自自然所加諸種限制的欲求,渴望從現實生活的桎梏和苦悶中逃脫。
我國古代的醫書《素問》說:“上盛則夢飛,下盛則夢墜”,這是從“氣”的觀點來解釋飛翔與墜落之夢,這多少是“刺激派”與“洞識派”的綜合體。
“以前到過這裡”之夢
夢見自己到某個地方,而心裡立刻浮現“我以前到過這兒”的感覺。但事實上,在白天清醒的生活中自己卻未曾到過那個地方,而且世界上可能根本就沒有夢裡出現的那個地方。這種夢經常被認為是“前世的回憶”,而為那些相信輪迴轉世者所津津樂道。弗洛伊德在《夢的解析》中說:“這些地方常指母親的生殖器(以風景和房屋來象徵),因為再也沒有別的地方可以讓人有此種確定—認為他們以前到過。”這個解釋也許會讓道學之士大皺眉頭。
弗洛伊德在另外一本著作《日常生活的精神分析》中有較委婉的說法,他認為對某些事物的熟悉的感覺可能來自“潛意識的幻想”。夢中某一件事與我們的經驗非常相似,但卻為意識所壓迫,遂經由轉移而變成對場景(如房子)的相識的感覺。
其實,某些癲癇病人在發作時,對週遭的事物也有神秘的熟悉之感,這是神經細胞異常放電所造成的知覺扭曲。因此,夢中景物的熟悉感也可能是某些神經細胞受到刺激的關係。
夢見乞丐
曾經有一個十七八歲的女孩,說她常常夢見被迫趕。我問她被誰追趕。她回答說:是一個乞丐。
於是我再問她,在她的生活中,有誰像一個乞丐一樣,向她乞討實物或情感。
“有”,她回答:“那就是我的父母。小時候我是爺爺奶奶帶大的,和父母沒有多少感情。現在我和他們在一起,他們總是像乞丐一樣,乞討我的感情。他們還常責備我對他們沒有感情。所以我挺怕見到他們的。”
“他們就是你夢中的乞丐,你想逃開他們但是逃不開,所以挺害怕。他們的行為是可以理解的,父母都希望孩子愛自己。”
“所以我也覺得自己不好,為什麼就不能愛他們呢?”
“你也不是不孝順,感情有它自己的規律,不可強求。你從小不和他們在一起,怎麼可能一下子對他們有感情?對此你不必自責。對他們也不用害怕,因為你並沒有錯,就像對待乞丐,你願意給錢就給,不願意就不給,不用逃跑。這樣,他們也會慢慢明白
感情不可強求的道理了。這樣也許過一段時間,你與父母之間反而會有真正的感情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