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古代對夢的分類
中國古代對夢的分類可以上溯到史前時代,在不同的歷史階段,占夢家、哲學家以及佛教等,對夢的分類各不相同,常常將迷信與科學糾纏在一起,現簡要介紹如下。
戰國時期的《周禮》把夢分成六類,即正夢、噩夢、思夢、寤夢、喜夢、懼夢。正夢是平平常常、無驚無思、無憂無喜,心境恬淡自然之夢;噩 夢即「夢魘」,指夢中遇到非常可怕的事情,夢者常常有呻吟或驚叫;思夢指夢中有思念,謀虛活動;寤夢指寤時之夢,即「晝夢」或「白日夢」;喜夢指夢中有喜;懼夢指夢中有懼。
古人對夢的分類在很大程度上有迷信思想,但大多數古代醫學家對夢的分類,是基於臨床實踐觀察的推論,可以說是一種有事實依據的科學的探索。
隋代著名醫學家楊上善,從臨床實踐中發現,有些夢是由人體疾病引起的,能反映人體的病變,有些夢則並不具有這種意義,因此他在《黃帝內經太素》中將夢分為三類,即征夢、想夢、病夢。征夢是指預見吉凶的夢;想夢是有關感情問題的夢;病夢是指人在病中產生的夢。
東漢時,《夢列》把夢分為十類,即直夢、像夢、精夢、想夢、人夢、感夢、時夢、反夢、病夢、性夢。直夢即直應之夢;像夢即像兆之夢;精夢即意精之夢;想夢即記想之夢;人夢即人位之夢;感夢即感氣之夢;時夢即應時之夢;反夢即極反之夢;病夢即病氣之夢;性夢即性情之夢。
明代中期,《夢占逸旨》認為夢可以歸納為九大類,即氣盛、氣虛、邪寓、體滯、情溢、直葉、比象、反極、厲妖。「氣盛」之夢,即陰盛、陽盛、五臟各盛,以及甚饑甚飽、長蟲短蟲之夢;「氣虛」之夢,即五臟各虛之夢;「邪寓」之夢,即邪氣客寓五臟、六腑、陰器、頸項、腿脛、股肱等等之夢;「體滯」之夢,即肉體知覺凝滯於某種東西;…『青溢」之夢,即喜憂過度而夢;「直葉」之夢,即直夢或直應之夢;「比象」之夢,即緣象比類之夢,諸如「將陞官則夢棺,將得錢則夢穢,將貴顯則夢登高,將雨夢魚,將食則夢呼犬,將遭喪則夢白衣,將沐恩寵則夢衣錦,謀為不遂則夢荊棘泥途」等。其中,「棺」和「官」、「魚」和「雨」聲相類似,「穢」和「錢」據說同屬髒物。登高和顯貴,同為向上高昇;荊棘泥途和謀為不遂,同為事情很難;「反極」之夢,即反夢或極反之夢;「厲妖」之夢,即指歷鬼、妖鬼作祟而得夢。
佛教傳入中國後,由於宗派和傳授的不同,有「四夢」、「五夢」的分類。
清代《閱微草堂筆記》將夢分為四類,即意識夢、氣機夢、意想歧出夢、氣機旁召夢。
目前,在我們能見到的最早的解夢書《敦煌夢書》中,將夢分為十八類,即天文章、地理章、山林草木章、水火盜賊章、官祿兄弟章、人身梳鏡章、飯食章、佛道音樂章、莊園屋宅章、衣服章、六畜禽獸章、龍蛇章、刀劍弓弩章、夫妻花粉章、樓閣傢俱錢帛章、舟車橋市穀物章、生死疾病章、丘墓棺材凶具章。